沒人討厭你?只怕是因為你太平庸

圖片來源


來自 Kobe 的啟發:「恨我,別愛我」
2003年,Michael Jordan 生涯最後一場明星賽,比賽接近尾聲,兩隊戰成平手。球場上氣氛有點躁動,全世界球迷都知道,Jordan 最擅長的時刻即將到來。比賽倒數七秒,Jordan 拿球,隊友很有默契的全部退到球場的另一側,為他空出舞台,而 Jordan 也不負眾望,突破對方場上最佳防守者,使出已成為教科書般的完美後仰跳投,承載著球迷的期待,一顆高拋物線的逆轉兩分球,完美空心入網,全世界球迷瞬間瘋狂。這是王者引退的最完美劇本,最後一場明星賽,投入逆轉致勝球,取得明星賽 MVP,光榮退休…,這一切,只剩最後三秒鐘,就要實現。


沒想到,有個年輕的傢伙不想要配合劇本演出。Kobe 在比賽最後三秒,拿球,推進,三分線上,瞄準籃框,投出一顆可能的逆轉球。這顆投籃被對手犯規,劇本撕碎了,比賽進入延長賽,Jordan 的 MVP 消失了,球迷恨得牙癢癢。之後的訪談中,Kobe 陳述:「我理解大家想看到完美的結局,我也很欣賞 Michael 驚人的表現,但在場上我只想要贏球。有機會贏,我絕對不會放棄。」

「恨我,別愛我 Hate me, not love me.」,是 Kobe 的招牌風格,也是 Kobe 退休時 Nike 推出的廣告片名。影片中,Kobe 陳述:「你愛我,因為我是 Kobe,因為我獲得五次總冠軍, 因為我是史上最偉大球員之一。但你不該愛我,你該恨我。恨我,因為我凌晨四點開始磨練你,因為我會逼你到極限。恨我,因為我要你渴望偉大,而要成為偉大,需要不惜一切代價。愛我?等你變強了再説。」(影片連結

Kobe 教我的職場升級術
多數人成長的歷程,都是無意識的練習讓自己能被認同的歷程。在家裡,用好表現來得到父母的認同,在學校,用好成績來得到老師的認同、用共同話題及興趣來得到友誼的認同,「受歡迎」彷彿變成流動在群體中隱而不顯的共同期待,無怪乎「被排擠」能名列學生時代焦慮來源的核心之一。人是群體的動物,能有歸屬感當然是重要的,但若過度想要被歡迎,帶著取悅人的動機進入職場,對你會有什麼影響呢?

首先,我們需要理解,學校與職場有著本質上的不同。在學校,大家朝著同一個目標在前進,每個人的角色很類似。但在高度分工的職場,每個人的角色差異頗大。業務以成果為導向,財務以安全為導向,兩者對於風險的閱讀角度完全不同,這是組織分工下的必然衝突,這種衝突能讓組織有多元而完整的視角,促使整體利益最大化。在此種環境,若你帶著想取悅別人的心態,處處想要配合演出,你要如何呈現自己的價值呢?

想當職場中的好好先生?錯了!你應該學習「管理他人期望」
如果你仔細觀察,會發現真正能取得卓越成果的人,都是帶點爭議的。可能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理想,為了捍衛它,而堅持推著大家前進。可能你看到改變後的好處,所以不斷遊說大家捲起袖子弄髒雙手幹活。這些過程,免不了會得到質疑和閒言閒語,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(也可能純粹就是有人對自己的人生不滿意,只好在鍵盤後把火發在別人身上)。過去在公司推動讀書會、提升店點服務及營運細節的標準、拉高晉升考核的要求、推動企業大學成立,過程都是充滿反對聲浪的。

記得自己最終要的是什麼,如果是對的、值得的,就勇敢堅持下去吧!不去滿足眾人的期待,學習管理他人的期望,也是職場中一種重要的能力。祝你在職場中發光,Just do it!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回到頂端